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自发自用、多余上网”。也就是说,农民可以自己使用这些电能,并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通过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每户人家都将成为微型太阳能电站。
光伏扶贫主要有光伏地面电站、光伏大棚电站和屋顶电站三种模式。光伏大棚除利用顶部发电外,棚下可开展林下经济,提高复种指数,改变种植模式,如蔬菜种植;也可进行家禽家畜养殖等,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同时,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采摘、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提高设施附加收入。红枣“光伏大棚”的出现,为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自发自用、多余上网”。也就是说,农民可以自己使用这些电能,并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通过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每户人家都将成为微型太阳能电站。
光伏扶贫作为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25年产生的稳定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
“光伏扶贫更是一种精准扶贫的方式。”在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看来,利用光伏发电来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1. 光伏精准扶贫试点的主要成果
2015年,全国光伏精准扶贫试点建设规模达1836兆瓦,年均收益22.6亿元,投资收益率接近13.72%;近4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其中包括8.8万户失能贫困户,解决了956个贫困村无集体收入的问题。目前,在我国832个贫困县中,有451个县年均等效发电时间超过1100小时,适合发展光伏精准扶贫。
2. 光伏精准扶贫的主要经验
从各地的实践看,光伏精准扶贫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户用光伏发电扶贫。利用贫困户屋顶或院落空地建设的3至5千瓦的发电系统,产权和收益均归贫困户所有。二是村级光伏电站扶贫。以村集体为建设主体,利用村集体的土地建设100至300千瓦的小型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收益由村集体、贫困户按比例分配,其中贫困户的收益占比在60%以上。三是光伏大棚扶贫。利用农业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现有支架建设的光伏电站,产权归投资企业和贫困户共有。四是光伏地面电站扶贫。利用荒山荒坡建设10兆瓦以上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产权归投资企业所有,之后企业捐赠一部分股权,由当地政府将这部分股权收益分配给贫困户。
由于在光伏扶贫中的最大难题是资金,在国家扶贫办、国家能源局的领导下,我国部分企业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条件,探索形成了4种比较成功的“户用光伏发电扶贫”模式:一是扶贫资金+贫困户银行贷款。即政府出资70%,政府担保、贫困户从信用社贷款30%。二是扶贫资金+企业垫付。即政府出资80%,企业垫付20%,后期贫困户以发电收益分期偿还企业。三是扶贫资金+地方财政配套。即由地方财政配套,贫困户没有负担。四是扶贫资金+地方投资公司垫付。即政府出资70%,当地投资公司垫付30%,后期贫困户以发电收益分期偿还投资公司。以上4种模式,顺利解决了贫困户需要承担的8000元左右初始投资,用3年左右的发电收益还清贷款,之后可获得长期稳定的每年3000元以上发电收益,实现脱贫。
1.湖北武汉黄陂区木兰乡光伏扶贫项目
2016年4月,作为武汉市首个“光伏扶贫”项目试点村,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富家寨村的光伏发电站正式并网发电。首日上网电量超300度,卖电收入将达300多元,年利润可达5万多元。
整个光伏发电项目占地面积1.7亩,装机容量4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5万度,采用的太阳能电池板为汉能铂阳组件,每块电池板长124.5厘米,宽63.5厘米,使用寿命25年。
富家寨村村长朱永久介绍,该村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里几乎没有其他产业,光伏发电将全部上网出售,年利润能达5万多元,将用于对因病意外致贫村民的扶贫。
2.广东云浮光伏扶贫项目
2015年6月30日,汉能与广东省云浮市扶贫办、佛山市扶贫办签订光伏扶贫协议,在云浮罗定建设汉能光伏扶贫示范项目,利用其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发电产品帮助云浮贫困居民脱贫致富。同时,汉能还向云浮罗定试点村帮扶单位捐赠了薄膜发电设备购置经费。
云浮光伏扶贫示范项目规划支持1000余户家庭安装汉能薄膜发电系统,计划总装机量3MW,整体项目分成前期试点、大规模试点、全面推广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罗定市生江镇安全村选定12户贫困居民,试点安装汉能户用薄膜发电系统;第二阶段,安全村试点成功后,在年内每个区县选择2个左右的村庄,每个村10户左右进行大规模试点;第三阶段,从2016年开始,在云浮市99个贫困村全面推广户用薄膜发电系统。
3. 贵州省罗甸县木引镇光伏扶贫项目
贵州省罗甸县木引镇是罗甸有名的贫困乡镇,位于距离县城50公里的大山深处,境内石漠化严重,交通极为不便。全镇有贫困户2345户8229人,扶贫攻坚任务很重。几年前,木引镇在镇中心地段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2015年下半年开始,木引镇生态移民新村首批30户居民的屋顶上相继开始安装上薄膜太阳能电站,每户40平方米,预计每年将获得3500元以上的固定收益。曾经因为生态问题而不得不搬迁的村民,迎来新的能源利用方式。
4.山西永和红枣光伏大棚项目
永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红枣是当地的传统产业,2015年以来,该县创新扶贫机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积极推行光伏地面电站、光伏大棚电站和屋顶电站三种模式。为解决红枣裂果问题,该县因地制宜,与汉能合作实施了红枣光伏大棚试点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35万元,占地6亩,采用汉能铂阳组件,装机规模31.7kW,2015年10月完工并实现并网发电。红枣光伏大棚除利用顶部发电外,棚下可开展林下经济,提高复种指数改变种植模式如蔬菜种植等,也可进行家禽家畜养殖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为62811度,实现效益6万余元。
5. 山西省永和县光伏扶贫项目
山西省永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红枣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为了解决红枣裂果问题,当地因地制宜,利用光伏大棚这一农业设施,强力实施红枣光伏大棚试点项目。与常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不同,此项目把汉能的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和红枣种植融为一体,形成了“光伏大棚”,这是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出台以来,全国首家将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的扶贫项目。
红枣光伏大棚除利用顶部发电外,棚下可开展林下经济,提高复种指数,改变种植模式,如蔬菜种植;也可进行家禽家畜养殖等,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同时,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采摘、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提高设施附加收入。红枣“光伏大棚”的出现,为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启动资金缺口较大。无论哪种模式,光伏扶贫的初始建设投入都较大。以户用光伏发电扶贫模式为例,每户的一次性投入在3万元左右,假设给一个自然村50户安装,总投入就要在150万元,其中贫困户负担40万元左右。如果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贫困户难以承担。
二是管理难度大。由于光伏扶贫项目小、分散广、施工企业多、资质参差不齐等特点,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管理难度较大。
三是后期运维难以保障。部分承接光伏扶贫项目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和服务网络问题,使未来25年的运维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
四是贫困户收益难以保障。部分地区出现了低价承接光伏扶贫项目的现象,难以保证项目质量、国家扶贫资金效益和贫困户收益。
针对光伏扶贫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李河君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递交提案《关于提高光伏精准扶贫成效的建议》,提出了4条建议:
1. 请银监会指导金融机构出台光伏扶贫金融政策,由承建企业统一对接金融机构,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2. 请国务院扶贫办选择一批有实力、有经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型光伏企业,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统一规划管理,统一包干实施,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后期运维。
3. 请电网、国土等部门简化光伏扶贫项目流程、加快并网和补贴发放。解决土地、林业、电力等部门相关规划或文件不统一等问题,实现有效衔接、配合顺畅,促进光伏扶贫项目顺利实施。
4. 积极推广新的光伏扶贫模式。如可大力推广令多方受益的“光伏大棚扶贫”模式,贫困户除了获得土地租金外,还可被雇佣进棚务工以获得工资性收入。
针对光伏扶贫的国家政策:
1.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6年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要点的通知》
2.央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
3.《国家能源局关于在能源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通知》
4.《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
5.《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通知》
湖南天诏新能源光伏电站扶贫示范项目